為優化高職與本科“3+2”貫通培養模式,提升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質量,6月5日,我校特邀江蘇理工學院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院長張蘭春、汽車運用工程系主任王奎洋蒞臨學校指導,共同探討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培養方案。校長李桂萍出席活動,教務處、汽車與交通安全學院相關負責同志及有關專業負責人和骨干教師參與活動。
論證會上,汽車與交通安全學院相關專業負責人從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計劃、實踐教學安排等方面,詳細匯報了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3+2”貫通培養項目的現有培養方案。
張蘭春結合行業發展趨勢與企業用人需求,對培養方案提出了建設性意見。他指出,在新能源汽車技術快速迭代的背景下,培養方案應進一步強化智能網聯技術、電池管理系統等前沿領域的課程設置,同時注重學生創新能力與職業素養的培養,確保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緊密對接。王奎洋圍繞課程銜接與教學實施環節展開深入分析。他談到,要科學規劃高職與本科階段的課程體系,避免內容重復,突出各階段的教學重點,實現知識與技能的遞進式培養。同時,建議加強校企合作,引入企業真實項目案例,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與會專家同我校教師就教學資源共享、轉段考核標準、學生綜合評價體系等問題進行了充分研討。雙方一致認為,要建立常態化溝通機制,定期開展聯合教研活動,共同完善培養方案,保障“3+2”貫通培養項目的高質量實施。
李桂萍代表學校對江蘇理工學院專家的蒞臨指導表示歡迎與感謝。她指出,專家意見為培養方案優化提供了重要參考。就做好相關工作,李桂萍強調,“3+2”貫通培養應聚焦兩校協同育人機制建設,通過建立常態化聯合教研、資源共享及轉段考核聯動機制,打通職業教育與本科教育銜接壁壘。她表示,期待以此次論證會為起點,與江蘇理工學院構建“需求共研、方案共訂、過程共管、人才共育”的貫通培養模式,共同打造集教學、實踐、創新于一體的人才培養共同體,為新能源汽車產業輸送具備系統思維、創新能力和產業視野的復合型人才,以實際行動服務“雙碳”戰略及區域產業升級需求。
此次培養方案論證會的順利召開,為我校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3+2”貫通培養項目指明了優化方向。學校將充分吸收專家意見,進一步完善培養方案,深化與江蘇理工學院的合作,不斷提升人才培養水平,為新能源汽車產業輸送更多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來源(一審):汽車與交通安全學院 王遠
初審(二審):馬學建
審核(三審):李志浩
編輯:張騰方




